欢迎访问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

加入收藏 校友网 English

欢迎访问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

加入收藏 校友网 English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师生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控所昝凌书院开展国防实践活动

时间:2025-10-20 浏览量: 作者:欧阳文芊、童心

为进一步加强学院和国防主机院所、重点单位的交流合作,促进“总师育人文化”走深走实,10月16日,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程茵、2025级辅导员汪进明、学生事务中心教师毕加龙带领学院217名学生走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控所昝凌书院开展“蓝色情怀”国防实践活动。近距离感悟航空报国精神,探寻国之重器风采,厚植青年学生军工报国之志。

活动伊始,实践队首先步入昝凌书院。讲解人员详细介绍了自控所的发展历程与科研特色,并带领师生参观了科研展示区、控制系统实验中心与重要型号成果展示区。同学们近距离了解我国飞控系统、自主导航、综合航电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历程,深刻体悟到自控所在航空装备核心控制领域的战略地位与责任担当。讲解员着重讲述了以昝凌为代表的老一辈航空人,秉持科技报国的赤诚之心,在型号攻关中作出的卓越贡献,使同学们真切感受到“心系祖国蓝天、敢啃科技硬骨”的航空科研精神传承,激发了大家勤学笃行、报效祖国的决心。

随后,实践队一行前往航空展馆参观学习。展馆生动呈现了我国航空工业逐步崛起的发展脉络,集中展示多型先进战机、关键系统装备及重大科研成果。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通过实物展品、影像资料与沉浸式交互,系统了解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与重大成果。面对一架架承载我国航空工业实力的机型模型,大家驻足凝视、认真记录,在近距离感受航空科技魅力的同时,由衷表达对航空科技工作者的崇高敬意。参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实践既是一次“零距离”接触航空科技的深度体验,更是一场精神洗礼与理想升华,坚定了将个人成长发展融入强国强军伟业、以科技创新书写青春报国篇章的信念与决心。

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将持续深化校企合作与国防实践育人体系建设,拓展实习实践平台,引导青年学子将青春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以实际行动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智慧力量。

学生感言:

童心:

怀着对“大国重器”背后奥秘的憧憬,我走进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控所昝凌书院。这不仅仅是一次国防实践,更是一场关于天空与梦想的邂逅。我们的第一站是与昝凌先生的“隔空”对话。走进第一个场馆,时间仿佛慢了下来。这里没有冰冷的钢铁机器,只有昝凌先生一生故事的静静流淌。看着那些泛黄的照片和手稿,我们仿佛触摸到了一位航空先驱滚烫的初心。昝凌先生的故事给了我们力量:所有宏大的梦想,都始于最朴素的坚守。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遥远的天才,而是一个将毕生热情注入每一个零件、每一行代码的“匠人”。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的价值不在于它是否站在聚光灯下,而在于它是否被倾注了极致的热爱与责任。

李牧耘:

到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控所国防实践,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写着“拳拳初心”的展板。我站在玻璃展柜前,看着那些泛黄的手稿,试图想象那是怎样的一种纯粹;那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家国情怀。看着“第一套自动驾驶仪”的介绍我们才明白,今天看来习以为常的飞行,背后是经历了怎样从无到有的艰难突破。这次昝凌书院之行,给我最大的感触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精神的洗礼。它让我认识到,伟大的事业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用一生的“拳拳初心”铸就的。这份感触,我们会带回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它让我们前行的脚步,多了一份笃定和力量。

欧阳文芊:

心怀憧憬而去,满载收获而归。我带着对“大国重器”的向往,走进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自控所昝凌书院和航空展馆,完成了一次深刻而难忘的国防实践之旅。亲手模拟驾驶国产大飞机的震撼体验,让课本上的知识瞬间“活”了起来。指尖触碰的不仅是操纵杆,更是中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脉搏,一份驾驭未来的豪情在我心中激荡。这里书香静谧,沉淀着厚重的历史与“国之重器、始于毫厘”的工匠精神。从筚路蓝缕的创业史诗到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我们深刻领悟到,正是这代代相传的报国初心与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铸就了祖国坚强的航空脊梁。此次旅程,我从展馆的“实践场”走到书院的“思想源”。作为未来的材料人,我必将继承航空先辈之志,用我们研发的先进材料,为祖国的战鹰铸造更坚韧的羽翼!

(文字:欧阳文芊、童心;图片:祝宇钺;审核:程茵)

版权所有 © 西北工业大学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  ICP备案号:陕ICP备0501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