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玛丽女王工程学院师生热切关注回信内容,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并积极贯彻落实回信精神。
10月18日,学院在友谊校区西馆407室召开党委会(扩大)会议,学习了习近平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学院党委书记代富平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高度肯定了青年在推动科技进步和促进中外科技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创新精神对于社会进步的关键性,也为我们的双创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肩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学院将持续引导学生弘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创新人才,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力量。
10月24日,学院团委在长安校区教学东楼A座410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精神。会上,学院参赛队员代表、2024级新生代表以及与共青团干部结合自身参赛经历和学习体会,分享了心得感悟。大家纷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广大青年学子殷切的希望和巨大的鼓舞,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悟回信精神,积极贯彻落实学校十四次党代会精神,全身心投入文化课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弘扬科学精神,深入互学互鉴,为促进中外科技交流,推动科技进步,实现学校“天下工大,世界三航”的远景目标贡献青春力量。
2022级本科生郑汉:
作为一名参加了本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的学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创新大赛学子的回信后我感触很深。这不仅是对我们参赛学生的极大鼓舞,更是对全国青年学子的深情寄语。这让我深刻感受到,我们时代青年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的重任。作为一名参赛选手,我深知所有人在本次大赛的付出与努力。在大赛中,我们面对的每一个挑战,都是对我们能力的考验。我会记住每一个奋斗的夜晚和一起拼搏的同伴,以及创新,合作,辛劳和汗水的过程。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动力,继续在创新实践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推动科技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2023级本科生李嘉明:
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后,我深受鼓舞,感受到了国家对我们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更要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通过探索、创新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我们与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交流思想,共同成长,不仅拓宽了我们的视野,也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2023级本科生洪鸣: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到,“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我想,参加创新大赛对我们而言是一个运用所学知识,去参与实践与科研的良好契机。我们不断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开拓创新创业领域的视野。从萌生思路,到捋顺逻辑,呈现想法,团队成员群策群力,共同攻关,不仅在各方面优势互补,也使团队在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同时,促进了我们在跨学科领域的知识学习,体验了如何从一名真正创业者的角度去看待市场及科技行业发展。相信这段经历会在未来职业生涯规划中为我们提供更多思考与启发。
2024级本科生班睿阳: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中,深刻地指出了创新的重要性,并对我们青年一代寄予了厚望。在当今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了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我们青年拥有活跃的思维、充沛的精力和对新事物的敏锐洞察力,正是开展创新活动的生力军。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青年的号召,鼓励我们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中外科技交流和科技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不仅是对我们的期望,也是对我们的信任和鼓励,我们应积极响应号召,不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2024级本科生许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指出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必要性,讲到在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在互学共鉴中增进中外青年友谊的意义。我认为这正是创新大赛举办的初衷。因为无法在课本的字里行间中检索世界,所以我们离不开实践;因为不能在历史的正向矢量上停滞不前,所以我们必须勇于创新。如果说“实践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全体青年的殷切期许,那么“接续奋进”就是我们作为西工大学子,对传承“西工大现象”的积极践行。让我们接续奋斗,投身科技创新,为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团委书记 杨粉萍: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的回信,我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殷切期望和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年的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创新创业氛围,让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天地中更好展现才华。”作为一名学院共青团干部,我倍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未来,我们将围绕加强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培养,为学院学子丰富创新实践平台,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创新实践中,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使同学们在创新实践中增本领、长才干,不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为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积蓄青年力量。
(文字:高贝、杨粉萍;图片:高贝、杨粉萍;编辑:韩惠淳;审核:程茵、黄拳章)